查看原文
其他

6大维度解读行业信贷风险——“经营风险指数”!(万字长文,建议收藏)

寇乃天 信贷风险管理 2021-06-11

信贷风险管理信贷人专属交流、学习的平台


出品:信贷风险管理

作者:寇乃天


清代朱用纯《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需要有“未雨绸缪”的精神和技巧,通过风险信号的预判来实现信贷技术的风险控制。

从中观维度讲,商业银行需要注重“行业”层面的信贷风险分析与预判。商业银行的行业风险分析的信贷逻辑框架,主要包括环境风险指数、经营风险指数、财务风险指数和信贷质量指数四大指标技术体系。


面对复杂多变的行业经营状况,行业信贷风险如何“透视”呢?如图所示,从企业经营和行业风险的关系角度出发,商业银行应当从行业市场风险、产业成熟度、行业垄断程度、行业增长性与波动性、产业关联性、行业产品或服务的替代性六大维度深刻解读企业经营风险指数的信贷意义。商业银行通过对行业经营风险指数的信贷分析与解读,进而合理预测目标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该行业中企业经营所面临的共同风险。

读懂市场:商业银行如何理解行业的“市场”风险因素?


商业银行开展信贷经营,必须深刻理解“市场风险”的科学内涵,要读懂市场风险。


“风险”一词最早出现在《作为经济因素的风险》一书中,美国学者海恩斯 (1985) 认为风险意味着可能会产生损失或损害。信贷视角下的市场风险,属于较为常见的风险种类之一。


广义的市场风险是指由市场机制作用及其相关因素变化引发的风险,包括根植于市场内在机制的内在风险和根植于市场机制以外因素的外在风险。


关于狭义的市场风险,我国学者胡杰武、万里霜将其界定为未来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既定目标的影响。王周伟认为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供求或价格因素(如利率、汇率、证券价格、商品价格与衍生品价格)发生不利变动而使公司的表内和表外业务或公司价值发生损失的风险。


张涛、黄国良、姚圣等认为市场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和购销过程中,由于市场行情的变化、消费需求转移、经济政策的改变等不确定因素所引起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不确定性。综合来看,狭义的市场风险是由利润、价值或收益的下降而体现的。商业银行对行业风险的解读,主要是探求行业发展前景及其风险的概率性。


1厘清一个“关系”:行业风险与市场需求的关系


商业银行要想读懂市场风险,必须首先理清一个“关系”,即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毋庸置疑,行业的发展前景,归根结底取决于市场需求的大小。换言之,商业银行衡量某个行业风险的最为重要判断标准,就是分析市场需求的变动情况,即关注企业主营业务的产销率情况。当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时,产品产销率增加,资金循环畅通,这时候企业的资金流是较为充裕的,企业经营状况良好,银行的信贷风险就相对较低。与之对应的另一个截然相反的情况是,当有效需求小于有效供给时,企业的产品销售不畅,产销率明显下降,企业的产品会出现滞销的情况,经营风险加大,银行的信贷风险会显著提升,此时,银行应当对此类企业进行贷款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知,商业银行在信贷审查的时候,必须加大对未来一个时期内行业产品的市场供求情况的分析与预判,形成一种趋势化的行业风险判断。


2学会两种“方法”:线性回归法和组合分析法


商业银行如何更为精准的衡量行业的市场风险呢?银行信贷工作人员可以尝试通过线性回归法和组合分析法来衡量行业的市场风险。


01

行业市场风险的线性回归法


商业银行要想真正读懂市场,还要注重市场风险的信贷方法论研究与运用。例如,回归分析法,就是衡量行业市场风险的常见方法。回归分析法是研究变量之间依存关系的一种数学方法。经济活动的各种数量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种是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理论分析,建立某种严格的数学模型。如某种产品的材料消耗金额等于材料消耗数量与材料单价的乘积,这种数量关系称为函数关系;


另一类是变量之间不能完全推导出精确的函数表达式,但变量之间客观存在一定的依存关系,如产品产量对产品总成本的影响,这种关系称为相关关系。回归分析方法在数学上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即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和曲线回归,而线性回归分析是经济预测中常用数学方法,也是利用统计数据确定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并参考这种函数关系来预测未来趋势。


商业银行在对某个特定行业内产品的总需求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速度、居民收入和支出水平、社会心理预期、物价水平和消费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商业银行一般可采用线性回归法对产品需求趋势进行量化分析。线性回归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大量历史数据描述出行业发展中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及其变化路线,在此基础上预测今后若干时点上需求量的变化区间。商业银行在行业市场风险的线性回归分析中,需要明确市场需求的影响变量,如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收入、年龄结构等因素,在回归方程的基础上,根据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对未来市场需求进行线性估计。


02

行业市场风险的组合分析法


如图所示,商业银行对于行业市场风险的判断,还可以采取组合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产品规模、结构与行业风险的组合状况,做出合理地风险预判。此种信贷方法,主要针对市场供求结构进行深入剖析,以便反映行业发展中的深层次风险情况,供求总量与供求结构的组合可以归纳为若干形式,各种组合具有不同的风险程度,供求结构包括行业内部的产品结构,也包括行业供求的区域结构。例如,当一个行业的供求关系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时,如果产品规模和结构的指标分值位于3~5分之间的时候,该企业的行业市场风险属于中高风险状况,如果指标分值位于1~2分之间的时候,行业市场风险为高风险状况。


时间为轴:以行业生命周期的视角审视行业的“成熟”程度



在经济社会里,周期性的经济波动现象势必会直接影响到各种产业经济的发展,会使其出现同样的周期性波动现象。如图所示,行业具有显著的生命周期规律,行业成长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即初创阶段、上升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这四个阶段,又可以称称为行业的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行业生命周期是一种定性的理论,行业生命周期曲线是一条近似的假设曲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所处行业的发展阶段不同,企业面临着不同的经营风险和发展机遇。在信贷实践中,商业银行准确界定行业所处发展阶段对行业风险的信贷预警分析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讲,商业银行通过行业销售量增长情况可以大致判断出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行业在初创阶段,销售量年增长率为30%~100%;行业在上升阶段,销售量年增长率为10%~30%;行业在成熟阶段,销售量年增长率为0%~10%;行业在衰退阶段,销售量年增长率为小于0。销售增长率只是判断行业所处阶段的重要指标之一,商业银行还应结合行业的技术特点、市场需求的满足程度、与国外同行业差距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1行业初创阶段:商业银行需要理性对待“新兴”产业


行业的初创阶段,属于行业生命周期的第一个周期,也称为行业的“幼稚期”。在行业发展的初始阶段技术革新速度较快,市场需求变动剧烈,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量增长迅速。例如,近两年来,共享单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遍布全国各地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在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共享单车已改变人们出行方式。从表面上来看,共享单车似乎在沿着不断扩张的趋势发展着,但随着酷骑单车、3Vbike等共享单车企业的倒闭,共享单车的发展前景陷入低潮之中。初创时期的行业风险主要来自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创办成本较高、缺乏清晰的发展规划以及新公司不断涌入等。为了快速扩张,处于初创时期的行业往往需要大量筹集资金,但由于技术风险大,还款来源不确定,商业银行对这些初创阶段的行业的信贷业务承担较大风险。这一时期的行业风险特征具有中高风险特征,银行的信贷策略需要趋于谨慎。


在初创阶段的行业,一般属于新兴产业。商业银行对于“新兴产业”应当强化认识,深不可理解处于此阶段的行业风险特征。新兴产业是新形成的或重新形成的产业,它是由于技术创新、相对成本关系的变化、新的消费需求的出现,或其它经济或社会变化而形成或重新形成的产业。新兴产业的基本特征是没有游戏规则,全部的规则必须建立。如图所示,虽然新兴产业在结构上彼此差异很大,但在这一发展阶段,似乎有一些共同的结构因素可以刻画出它们的特征。新兴产业是由于技术革新和需求变化带来新的行业,如新材料、生物技术、环保等行业,但也会因成熟不足导致经营风险,银行对新兴产业贷款应持谨慎态度。

技术不确定性。新兴产业中通常存在很高的技术不确定性。什么样的产品结构最终将被证明是最好的及何种生产技术是最有效的都需要时间来证明。例如在光导纤维的生产中,不同的生产厂商有不同的生产方法,何种方法最有效,这需要企业的生产实践来检验。


战略的不确定性。由于诸多原因,产业内厂商经常采用广泛的战略方法,没有正确的战略被公认。在采取不同的产品结构和不同生产方法的同时,在产品、市场和服务等方面,不同的企业采取不同的方法。企业对于竞争对手、顾客的特点和产业条件等只有较少的信息。


高初始成本但成本急剧下降。小批量和新产品常在新兴产业中共同造成相对于产业能够获得潜在收益的较高成本。开始时,由于各方面经验的缺乏使得初始成本较高,但随着学习经验曲线的作用,工作熟练程度和雇员的生产率都会不断提高,成本也会显著下降。


新企业的产生。产业的新兴阶段通常伴随着很大比例的新成立企业。在个人计算机、太阳能资源利用等新兴产业中,众多新企业的涌现就是一例。没有成型的游戏规则和规模经济作为一种威摄,新形成的企业处于可以进入新兴产业的位置。


产品的首次购买。新兴产业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即是首次购买者。这时市场营销的任务是介绍新产品并使购买者购买新的产品或服务以替代其他产品,顾客必须被给予有关新产品或服务的功能和基本性质的信息。


目光短浅。在许多新兴产业中,发展客户或生产产品以满足需求的压力往往很大,这使得很多企业在对待存在的问题或瓶颈时往往采用权宜之计,而不会对未来的形势进行认真分析。


补贴。在许多新兴产业,特别是那些采用新技术或得到社会关注的产业,可能对进入者有补贴。补贴可能来自多种政府或非政府来源,它可以以补助的形式直接给企业,也可以通过税务鼓励等间接方式实行。


2行业上升阶段: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侧重点”


行业生命周期的第二个阶段就是行业的上升阶段,也称为行业的“成长期”。在经过初创阶段以后,行业进入较快发展的上升阶段。在这一时期,行业技术既具有先进性,又逐步趋于成熟,产品竞争力较强。在此阶段,处于“成长期”的企业经营风险较低,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系数最高,银行应当加大对此行业周期阶段的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例如,目前我国电信产业处于上升时期,在技术方面比较成熟,与国外差距缩小;同时存在着巨大而稳定的国内市场需求,行业增长潜力很大。一般情况下,银行信贷投入应侧重于处于上升阶段的行业。可知,行业成长期的风险特征具有低风险特性,是银行信贷投放的“侧重点”与关键时期,应当采取积极支持的信贷策略。


3行业成熟阶段:做好行业内优质客户的“甄选”工作


行业生命周期的第三个阶段就是行业的成熟阶段,也称为行业的“成熟期”。行业在成熟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竞争焦点由价格转向售后服务;顾客对产品有较丰富的知识;产品技术标准已经形成;行业经营发展比上升阶段更加有序。在行业成熟阶段,银行信贷资金主要用于满足企业更新设备、季节性融资和营运资金等需求。因为企业经营已经进入正轨,处于“成熟期”的企业还款来源比较容易判断。整体而言,成熟行业的贷款信用风险一般要小于初创阶段行业,但由于技术老化,产业竞争力减弱,此阶段的信贷风险大于处于上升阶段的行业。可知,处于成熟阶段的行业风险特征具有中低风险特性,银行需要做好行业内优质客户的“甄选”工作,信贷策略应当采取选择性增长,


4行业的衰退阶段:强化信贷资金的“离场”意识


行业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就是行业的衰退阶段,也称为行业的“衰退期”。衰退行业的最大特点是主要产品的销售额逐步萎缩,这类行业中,企业疲于生计,发展前景暗淡,银行信贷风险很大,这一时期的行业风险特征为高风险性。衰退行业的标志是产品过时、销量大幅下降、供过于求、替代品产业快速增长等,例如家用缝纫机、自行车、录像机等。但个别企业可能因为服务于一个或几个需求较大和业绩稳定的优质客户,在几年内可能还会有较好的盈利。对于这类企业,商业银行必须认真分析,准确把握其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在信贷决策时应遵循审慎原则,综合考虑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信贷的基本逻辑是贷款收不收的回来的问题,针对衰退期企业,商业银行应当强化信贷资金的“离场”意识,主动退出衰退期企业,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


竞争法则:以辩证法的哲学态度看待行业“竞争与垄断”中的行业信贷风险


市场经济下讲求竞争法则,鼓励经济主体有序参与市场竞争。商业银行应当以辩证的态度看待行业中的垄断与竞争现象。行业的垄断程度是影响目标行业和运行的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如果行业垄断程度较高,则其信贷风险相对较低。商业银行应当重点考察垄断期限的长短,那些垄断程度高但未来垄断期限短的行业,例如电信、汽车、电力恒产等,可能面临较高的信贷风险。垄断程度高且垄断期限长的行业,例如电力供应、石化等,信贷风险相对较低。


对于大多数行业,垄断和竞争兼而有之,只要目标行业市场体系健全,企业竞争程度适中,行业风险一般都会控制在较低水平。但有的行业内部缺乏适应的垄断,生产资源非常分散,企业竞争一场激烈,企业淘汰率很高,那么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投放时,就采取谨慎原则,认真鉴别客户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商业银行看待行业竞争和垄断程度,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关键指标:“行业集中度”的考察与分析


行业集中度是考察行业垄断和竞争的重要指标之一。集中度(CR)是测量产业竞争性和垄断性的最简单易行和最常用的指标,产业集中度一般以产业内规模最大的几家厂商的有关指标值 X(产量、销售额、资产值、职工人数)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在分析产业集中度时,通常以最大的四家或八家厂商的指标份额来计算,分别称为“四厂商集中度”(CR4) 和“八厂商集中度”(CR8)。CRn 概念清楚,计算简单,所需资料也较易获得。能较好的反映产业积聚状况,因此是使用比较广泛的反映市场结构的指标。例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家公司占据了美国碳酸饮料市场90%以上的份额,说明碳酸饮料行业集中度很高。行业集中度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水平。在我国,一些国家垄断的行业集中度高,例如石化、电信、电力、能源等行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市场竞争形成的集中,例如家用电器行业。


从微观经济学角度,行业集中度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四种类型。另外,在国际上还有一种比较通行的分类方法“贝恩分类法”,即如果行业集中度CR4<30%或CR8<40% (CR4指前四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之和),则该行业为竞争型;如果30%≤CR4或40%≤CR8,则该行业为寡头垄断型,65% <CR4<75%为高集中寡头垄断型,CR4≥75%为极高寡头垄断型。一般而言,高市场集中度意味着行业已进入成熟期并处于寡头垄断阶段,业内市场机会已经很少;中度的市场集中度意味着行业在发展变化,业内竞争激烈,品牌处于从分散到集中的途中,行业正处于垄断竞争阶段,此时对强势品牌是一次机会,对普通品牌而言,则可能是威胁;低市场集中度意味着大中小各类企业面临的机会相对较多,但环境比较错综复杂,企业必须仔细分析低市场集中度的行业环境,深入分析造成各品牌市场份额低下的原因,结合自身优势,才可能从中找出真正的市场机会。商业银行通过对企业所处的行业集中度特征及类型的考察,进而判断企业的行业竞争风险,为信贷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二)门里门外:关注“行业壁垒”这道坎


行业进入“壁垒”,也称为行业的准入“门槛”,是衡量行业竞争程度的一项重要因素。行业外的企业想进入特定行业,必须迈过行业门槛。进入门槛越高,行业集中度越高,这就降低了竞争程度,减少了低层次的浪费。一般来讲,行业进入门槛分为两类:一是经济性的门槛,例如在技术、成本、规模经济和市场容量等方面形成较高的门槛。二是行为性的门槛,行业内现有企业有意提高门槛,例如,行业内企业利用低于成本的价格驱赶竞争者。例如,根据广电总局《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自2016年7月1日起,未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移动游戏,不得上网出版运营。未审核即出版的,一经发现,相关出版行政执法部门将按非法出版物查处。这被不少业内人士看作是政府部门收紧移动游戏监管的明确信号,将提高该行业的门槛。新政出台引争议伴随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近年我国移动游戏市场取得快速发展,但在市场繁荣的同时,有的游戏作品粗制滥造、质量低劣,有的则侵权盗版,侵害了创新企业的利益。商业银行银行需要关注目标行业的准入门槛,以此来判断目标行业的竞争程度。关于行业壁垒,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三面加以理解:


01规制性行业壁垒与超额利润的形成


商业银行需要深刻理解“行业壁垒”的形成和运作机制,对企业的超额利润的形成机制有所了解。通说认为,对企业的行业壁垒行为的分析可追溯至哈佛学派的Bain,在Bain看来,进入行业壁垒使潜在进入者相比老牌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如老牌企业的绝对成本优势、产品差异化及规模经济。与 Bain不同,Stigler认为进入壁垒源于政府对该行业的监管限制,他认为“进入壁垒本身是一种生产成本,已在行业内生产经营的厂家无须承担这一成本,而潜在进入者则必须承担”。Broadman则把进入行业壁垒的内部结构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市场性进入壁垒、策略性壁垒及规制性壁垒。罗党论和刘晓龙认为市场性壁垒和策略性壁垒主要存在于完全竞争的成熟行业中,而规制性壁垒则主要是企业在进入受政府监管较多的行业时将会遇到的阻碍。此外,尤其是在转型经济下,现有垄断行业内的企业也可能有条件使用现有资源并凭借政治寻租等行为,谋取强有力的“规制性壁垒”保护,减弱市场性及策略性行为的能量,从而受政府监管较多的行业内的市场性壁垒和策略性壁垒进一步削弱。


行业进入壁垒的存在与高低直接影响着行业的产品价格、市场结构以及竞争程度,进而影响企业绩效。进入壁垒会导致市场结构的异质性。严厉的监管制度增强了企业的进入壁垒,使在位企业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以及利润,而不是增加消费者的受益。Evens和Fingleton认为在政府规制下,市场竞争不再具有效力,获得特许经营权的公司就意味着能获得垄断地位,从而取得稳定丰厚的利润;政府规制者确定的价格越高,归企业的垄断租金就越大。Joel等认为规制行业的在位企业可以在社会成本下,以自己的优势制定行业规则,以获得竞争优势地位,企业会把大量精力和财力用在争取垄断地位和制定垄断价格上。


Severin和Nancy研究了美国航空运输业进入管制壁垒内部结构的价格、服务与竞争。他们发现,当管制逐步放松后,航空效率的确提高了,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大福利,但是航空业的风险却由于收益下降而增加了。


2企业寻租能力与行业壁垒的突破


政府规制的俘获理论(Capture Theory of Regulation)认为政府规制的提供正适应产业对规制的需求(即立法者被规制中的产业所控制和俘获),也就是利益集团寻租的结果。而寻租则是个人或者团体通过对政府及其决策过程施加影响以获取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资源再分配的一种非生产性活动。存在规制性壁垒的条件下,规制性壁垒存在主观性与随机性,即企业进入规制行业、夺取超额利润的竞争,往往考验的是企业的寻租能力。产业政策是我国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几乎在所有行业都实行了产业政策。特别是支柱性产业,政府加以严格的控制,提供了更多的“租金”。创造租金的方式包括限制准入、提供融资、税收减免等。当“租金”产生之后,关于“租金”分配的分歧就产生了。在俘获理论视角下,利益集团为了经济利益纷纷试图用所拥有的寻租能力影响政府,与此同时,政治家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调节着租金的竞争。从商业银行信贷经营角度讲,需要重点关注企业突破行业准入门槛的合法性,防止企业违规突破行业准入壁垒。


3企业所处地区的市场化程度与行业壁垒的突破


商业银行需要关注市场化对于提高企业经营能力,进入特定行业门槛,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对企业的决策以及发展至关重要。在市场化程度不同的地区,公司有着不同的债务筹资行为。市场化程度不同的地区的企业有不同的业绩表现。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政府对企业经营干预较少,法治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通常较高,银行等金融机构更为发达。规制机构更会约束自身的行为,越不容易被利益集团俘获。同时在这些地区,企业拥有更多的市场机遇,较多的融资渠道,较低融资成本,会减少突破行业壁垒进入政府规制行业的动机。


(三)分析模型: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行业竞争程度


“波特五力模型”产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学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在产业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搭建的一种联系纽带,属于行业竞争强度分析模型。波特五力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如图所示,在各行各业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影响产业吸引力及现有企业竞争战略决策的五种力量,即同行业内现有公司间争夺的能力、潜在进入者的能力、替代品的能力、供方议价实力和买方议价实力。五种力量的不同组合变化,最终影响行业的盈利能力。潜在的竞争者可能会与现有企业发生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替代品会进行业务争夺,现有企业要采取各种方法保持其销量与利润增长。买方主要通过压低价格与要求提供较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利润获取能力。卖方主要通过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行业内现有竞争者之间的利益都是紧密联系的,各企业竞争目标都在于使自己的企业获得相对竞争优势,这在实施中就必然会产生冲突,这些冲突就构成了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波特五力模型为商业银行分析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提供了非常实用的信贷分析框架和工具模型。



行业投向:信贷资金投向需要重点关注行业的“增长性”与“波动性”


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行业投向问题,反映了信贷策略对于行业的基本信贷指引。商业银行防范信贷信用风险的基本原则是将信贷资金尽可能地投向那些既能较快增长,又能保持稳定走势的行业。商业银行信贷审查的过程中,如果单纯从平均增长率是难以准确地判断行业运行风险的,因此,银行信贷资金投向需要重点关注行业的“增长性”与“波动性”,对目标行业既要分析行业额的“增长性”,关注行业前景程度,也要分析行业的“波动性”,关注行业发展的持续稳定性。例如,行业A和行业B具有相同的销售增长速度,但行业A在近年来的发展速度起伏不定,而行业B却能够保持稳步增长,从信贷风险角度分析,行业A的信贷风险是明显高于行业B,主要原因是该行业的波动性较大,风险隐患明显。一般来讲,商业银行信贷审查需要从以下两个维度重点关注信贷行业的资金投向问题:


01

行业的“增长性”:行业的“扩展性系数”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分析行业的扩张性系数,来分析行业的“增长性”。从公式上讲,行业扩张性系数=该行业年产值增长率/本年度GDP增长率。当行业扩张性系数大于1时,行业风险处于较低水平;当行业扩张性系数小于1时,行业风险趋于上升,此时,行业风险处于很高水平。


1、商业银行分析某个行业的“增长性”,首先要关注“行业年产值增长率”这个指标。对该指标的关注,体现了该行业年度间的发展趋势性,属于与“自身比”的范畴。例如,某个行业连续三年行业年产值均呈现递增的趋势,则表明该行业的产值增长趋势良好。


2、商业银行还要把“行业年产值增长率”放置到本年度GDP增长率中进行考察,重点分析行业年产值增长率对于GDP增长率的贡献程度。这说明行业的“增长率”的考察具有相对性,必须考察特定行业在GDP中的贡献度,进而揭示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02

行业的“波动性”:行业的“波动系数”


商业银行对行业的“波动性”,可以重点观察行业的“波动系数”。在数据比较充分的情况下,银行可以对目标行业的产量增长率、利润率、产销率等关键指标的波动系数进行综合分析。行业的绝对波动系数可以反映出产量变化的绝对幅度,相对波动系数则可以看出产量变化相对于该行业平均产量的变动程度。对于行业波动较为显著的行业,银行需要加大行业风险的信贷分析力度,做好信贷预警的及时做出与信贷策略的动态调整。一般来讲,行业波动系数越大,说明该行业经营状况起伏波动越激烈,行业信贷风险越大,反之则相反。


产业关联:关注企业所处行业的“行业依存度”


从哲学上讲,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反映到产业经济学层面,就是产业具有关联性,相关行业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行业依存度”。毋庸置疑,在经济结构中,各行业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赖性。例如:房地产行业和建材行业、农业和食品加工业、钢铁与房地产行业及汽车行业、煤炭与电力行业、电力与电解铝行业等,这些行业之间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其实质是各行业相互之间具有攻击和需求关系,这就形成了产业链关系。某一产业发生变化就会引起产业间的连锁反应,在理论上连锁反应是无限的,但波及程度会越来越弱。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角度分析企业的“行业依存度”:


1“产业链”意识:如何分析目标行业对其他行业的“依赖性”?


行业依存度,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借款企业所处行业的“依赖性”。商业银行在评估、分析行业依赖性时,需要判断借款人所处的行业受其他行业的影响程度。如果依赖性较严重,就要分析借款人所处的行业和其依赖的行业。银行信贷工作人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行业依赖性”:


1、银行信贷工作人员需要树立“产业链”信贷审查意识,全面剖析目标行业在供给方面和需求方面的依赖关系。商业银行不能孤立地看待行业的“依赖性”,要把具体的行业放置到产业链条的具体场景之中,以场景化产业链条的方式来分析供给和需求关系的变动对目标行业的依赖性影响程度。


2、原材料供应稳不稳定?商业银行需要重点分析目标行业的“上游”行业的影响程度,对严重依赖供货商的行业,需要重点分析供给方面的变化情况。例如,银行信贷工作人越需要逐月观察上游行业的主要原材料的价格变动情况及未来走势情况,供货商的货源供给储备状况及未来断货的概率性,主要行业内供货商的经营指标变化情况。


3、产成品销售顺不顺畅?商业银行需要重点分析目标行业的“下游”行业的景气程度,对严重依赖特定客户运气的行业,需要多分析需求方面的行业变化。例如,当房地产产业下降时,水泥、建材行业就会面临危险;钢铁、玻璃、轮胎行业也存在明显的依赖性,因为这些行业为汽车行业供货,当汽车行业不景气时,这些行业就会面临危险。


4、行业依赖性如何影响信贷风险?行业的依赖性,对银行信贷风险具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讲,如果借款企业对一个或两个行业的依赖程度较集中的时候,则银行的信贷风险就为显著;如果某个行业的供应商和客户群越分散,银行信贷风险就会相对较小。信贷实践中,银行需要重点分析企业的上下游客户的分布情况及其稳定程度,进而判断企业的“行业依赖程度”,做好信贷风险的预判。


2反映产业关联性的几个重要“指标系数”


银行信贷审查人员需要通过几个重要的指标系数来动态监测与分析目标产业的关联关系。


1“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


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各个产业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广泛的技术经济联系,这种产业之间的联系被称为“产业关联”。产业关联中最基本的纽带时产业之间的相互供给和需求,即每个具体的产业既需要其他产业的产品作为要素供给,又要把自己的产品用来满足其他产业的消费,产业之间的这种关联关系在投入产出学中用投入产出系数即直接消耗系数来表示。直接消耗系数,是指某一产品部门(如j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单位总产出直接消耗的各产品部门(如i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直接消耗系数体现了列昂惕夫模型中生产结构的基本特征,是计算完全消耗系数的基础。它充分揭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即部门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关系的强弱,并为构造投入产出模型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参数。直接消耗系数是表示产业的中间消耗的重要指标,反映了某一个产业在经济活动中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中间产品的消耗和依赖度。


2“波及”作用: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由于国民经济部门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因而某一个产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任一变化,都将通过产业关联关系对其他行业产生“波及”作用。通常,把一个产业受其他产业的波及作用叫做“感应度系数”,而把该行业影响其他行业的波及作用称为“影响力系数”。 感应度系数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每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系数大说明该部门对经济发展的需求感应程度强,反之,则表示对经济发展需求感应程度弱。不同的产业其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一般是不同的。感应度系数大的,产业对经济发展起着较大制约作用,尤其是经济增长过快时,这些行业首先受到社会需求的巨大压力,容易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影响力系数较大的行业对社会生产具有较大的辐射能力。如果某个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都比较大,那么该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常,“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被当做反映产业之间关联关系的重要指标。从信贷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产业关联关系集中反映了信贷资金的运动关系。如果最终产品需求不旺,那么“感应度系数”越大的行业,其行业信贷风险的潜在风险越大,如果再波及其上有产业,影响力系数越大的行业,其上游产业的信贷风险也就越大。可知,从产业关联关系讲,信贷风险在产业链关系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特征,主要受到行业的“波及”作用影响。


警惕“颠覆”:商业银行需要重点关注行业产品或服务的“替代性”


世界是复杂多变的,颠覆者将影响未来的信贷格局!商业银行对于行业的“经营风险指数”分析的最后一个维度,是需要重点关注行业风险的“潜在入侵者和颠覆者”,即产品或服务的“替代性”,从发展趋势上分析行业的未来前景。替代产品或服务是指那些与目标行业的产品有相同功能或能满足相同需求的产品。如果目标行业的产品有许多来自其他行业的替代产品,那么该行业将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特别是当替代产品再价格和性能方面都具有相对优势时,目标行业的潜在风险就可能处于相对较高的风险水平。


在行业信贷信用风险的实证分析中,行业的产品“替代性”往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例如,在交通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具有方便、灵活、快捷等优点。然而作为公路运输的替代品,铁路、航空、水运等运输方式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其中,铁路运输表现尤为明显。铁路运输具有运距长、运量大、成本低等特点,再加高铁时代的到来,因此,铁路运输在与公路行业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相比之下,电力行业发展却没有与公路类似的情况,其原因是对电力行业有竞争力的替代产品较少,其他能源如石油、煤炭、核能等,或成本高、或性能差、或存在某种潜在的危害性,在实际生产中都具有交大局限性,难以替代电力所处的重要地位。


在警惕行业颠覆的思维模式之下,商业银行需要学会科学衡量替代产品的“脆弱”程度。替代产品是与现有行业提供的产品具有同样功能或能满足同样需求的产品。由于替代产品的“入侵”,被替代的产品无形中存在一种持续的生存压力。替代产品一般是由高盈利企业一共,具有更强的功能或更大的价格优势,很容易取代行业原有产品,使得现有行业产品的脆弱程度增大。银行在考察替代产品的脆弱程度时,既要看整个大行业,还要看各个大行业中的小行业,因为大行业内的小行业也存在竞争。例如,当牛肉价格上涨时,消费者会转而购买鸡肉。在一个行业产品与替代产品的价格差太大时,消费者通常会转向替代品。例如,当油价上涨时,消费者更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从行业风险角度讲,如果没有替代品,行业更容易控制成本价格差。如果有容易的替代品,则难以控制成本和价格。可知,商业银行需要重点关注行业产品的替代性,警惕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上的风险。


相关文章推荐  信贷风险的技术论(二十四):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要素分析法  信贷风险的技术论(二十五):基于风控逻辑下中小企业信贷技术的创新刍议!  信贷风险的技术论(二十六):“行业风险”视角下环境风险指数的信贷体系!

☑  “六维企业信贷调查模型、调查流程、方法、信用评估6大要素及微贷业务模式创新实战研修班”7月12日—15日  昆明

☑  “微贷业务风控技术详解与贷前调查、财务分析及交叉检验、高效审批及 贷后管理技巧技能实战研修班”7月26日-29日 北京


互动

看完了这篇文章感觉怎么样?

觉得不错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哟!

一个专注信贷风险管理的公众号

ID:xdfxgl0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